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财经.知本
编号:10800604
筑巢引凤新加坡成功运作生物制药园区
http://www.100md.com 2005年8月30日 《中国医药报》 2005.08.30
     新加坡一直致力于成为东亚地区的生物药物研制中心,甚至成为世界生物制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发展生物制药的道路不是单纯依靠科研投入,而是凭借地理优势和高品质服务组建生物制药园区,以此吸引大量跨国企业加盟,“筑巢引凤”是新加坡发展生物制药行业的一大特色。

    由于新加坡地理位置优势、薪酬水平较高、英语能力普遍,特别是由政府引导建立的生物制药园区提供了共享基础设施和科研设备,为生物药新药开发提供了便利,世界众多的生物制药企业都在新加坡聚集。

    早期建立的Tuas生物制药园区(TBP)和由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主导建成的生物制剂研究发展中心园区Biopolis(生物城)是吸引企业来新加坡落户的主力。Biopolis和TBP集中了大量的生物制药企业,其中一部分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团队。BSF提供完善的试验、检测设备供入驻的科研机构共同使用,以便企业提高研发效率,到2005年第三季度,剩余的30%的BSF设备都将投入使用。入驻的制药企业凭借这些共享设备加快了生产和临床试验的步伐,降低了研发成本。

    除了高端的生物制药公司,一批入驻的中小型生物制药公司同样从生物制药园区受益匪浅。

    A-Bio公司是研究生产细胞制剂的企业,该公司在2005年先后与诺和诺德以及葛兰素史克的生物制药事业部签订了生物制剂的供应合同。和两家国际一流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有助于A-Bio成为本地区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另一家捷报频传的是Rocheby公司,该公司自行开发的CanDia5成为目前世界上仅有的血液测试型现场外阴念珠菌鉴定仪,获得了欧盟的CE认证,并在3月份和欧洲的销售代理商发表了联合公报。今年下半年,CanDia5将有望获得美国FDA的批准。

    负责生物制药工业发展的科技研究局负责人表示,新加坡的长期目标是将整个制药工业的生产总值从2004年的158亿新元(约95亿美元),提高到2015年的250亿新元(约150亿美元)。

    回顾近年来新加坡制药行业的发展,瞬间聚集而来的众多世界制药工业巨头创造了巨大产值,但毕竟这些巨头本不属于新加坡,新加坡本土制药企业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由于近年来国际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各种生产企业陆续离开新加坡转向中国、泰国等国家,新加坡在生物制剂研发竞争中的传统优势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如果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最终可能导致新加坡不能成为引领生物制药革新潮流的风向标。

    (新华社供稿), http://www.100md.com